空地一体,智慧守 “卫”!南京保安黑科技太牛了
厂区围墙的红外感应突然急促报警,搭载双镜头的无人机瞬间从停机坪呼啸升空,30秒就在电子屏上锁定那个试图翻越围栏的黑影。与此同时,AI系统自动把定位和初步研判信息同步到指挥中心,调度员轻点鼠标,动动摇杆,附近巡逻的安保小队立刻收到精准指令,2分30秒后,巡逻车已然停稳在事发地点——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畅想,而是南京某制造园区日常安防的真实场景。
传统安保还在靠 “人海战术”?巡逻路线总有照不到的盲区?突发事件要等十几分钟才响应?部门之间协同像隔了层纱?如今,这些困扰企业安全管理的痛点,正被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 “空地一体化智慧安保巡检系统” 一一解决。这套融合了无人机巡航、AI识别、智能调度的 “黑科技”,已在南京某大型国有企业、外资企业等重点单位落地,用科技为企业安全织就了一张 “天罗地网”。
3大转变,重新定义安保逻辑
过去,某国有企业厂区安排专有安保人员轮班巡逻,日均巡逻超50人次,可厂区边缘的仓库角落、绿化带深处仍有监控盲区,遇到突发情况,从发现到处置常常要等十几分钟。而现在,随着空地一体化系统的上线,企业安保模式迎来了颠覆性变革:
•从被动防守到主动预警:系统的AI智能识别模块,经过上万次场景训练,能精准捕捉翻墙、车辆违停、人员聚集、烟雾火情等20类异常行为,识别准确率稳定在93%以上。尤其在夜间,热成像镜头能穿透黑暗,让藏在阴影里的 “可疑黑影” 无所遁形。
(涵盖违停巡检、气体检测、夜间巡防、智能识别等多种功能)
• 从地面巡查到立体防护:无人机与地面巡逻机器人组成 “空中+地面” 联合战队,构建起360°无死角的防护网。数十万平方米的厂区内,无人机15分钟就能完成一轮全域巡航,地面机器人沿着预设路线穿梭,连草丛灌木中隐藏人员都能敏锐捕捉,再偏远的角落也逃不过这套 “智能天眼” 的监控。
(巡检无人机、机器人)
•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联动:系统打通了驻点前端与公司安保指挥调度中心的数据通道,一旦出现告警,现场画面、定位信息会自动推送给指挥调度中心。公司指挥调度中心可联动属地派出所、消防救援等多方力量进行及时沟通或支援,实现从发现到处置的 “一键联动”。
(信息联动的三联指挥调度平台)
黑科技天团:无人机+AI的硬核操作
这套安防系统的 “战斗力”,来自一群精密协作的 “技术尖兵”,它们各司其职,共同守护着园区的安全:
•无人系统战队:选用行业级无人机作为 “空中哨兵”,搭载可见光与热成像双镜头,白天能清晰拍摄细节,夜间能捕捉热量异常。30分钟就能覆盖半径3公里范围,即便遇到中雨、轻雾等复杂天气,也能依靠高精度定位稳定飞行。在某外资企业园区,通过部署无人机与自动化机场协同作业,实现了园区安全巡检的24小时全天候自动化运作。无人机日均起降达到24次,显著提升了巡逻覆盖范围和响应效率,有效减轻了安保人员的工作负担,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整体安防水平。在无人机触及不到的室内重要部位,南京市保因地制宜地部署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,可根据划定的巡检路线和动作执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,机器人内置AI检测识别功能,可对火情烟雾、侵入禁区、杂物堆积、物品盗失、封闭防火门等异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测,保障无人值守环境的安全。
(自动化机场)
(无人机编队)
(机器人巡逻)
•AI智慧大脑: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 “火眼金睛”,专门针对工业厂区场景优化训练。在制造园区,它能精准区分 “工人正常交接班” 和 “非指定区域聚集”;在电子厂区,无人机通过AI识别,可以快速发现“违规吸烟”行为,并及时告警,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。
(基于需求定制化开发智能识别功能)
•指挥中枢:12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里,一块巨大的LED拼接屏实时显示着园区 “一张图”,上面标注着所有监控点、巡逻路线、人力分布。系统会自动对警情分级,红色代表紧急事件,黄色为关注事件,绿色是常规预警,调度员可根据等级快速调配资源。从警情发生到安保力量到达,响应效率大幅提升。
(指挥中枢全面坐镇)
实战说话:安全与效益双赢
自系统落地以来,园区的安全管理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,实现了安全升级与效益提升的双重突破:
•安全升级:所部署厂区通过系统排查,消除了23处长期存在的监控盲区,曾经频发的原材料仓库盗窃案几乎绝迹;园区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了92%,连前来考察的国际资方都对这套安防系统赞不绝口,称其 “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”。
(夜间发现问题立即反馈)
•效率爆表:在人员投入上,所属园区的安保人员巡逻量大减,但异常事件发现率从原来的不足30%跃升至98%,曾经容易被忽略的小隐患,现在都能被系统及时捕捉。
(自动化巡检任务列表)
•成本减负:安保巡检机器人可以在特定场景部分替代人力,每台机器人可承担2-4个人的巡检工作量,有效提升巡检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。
不止于厂区:智慧安防的无限可能
这套空地一体化安保巡检系统早已不是针对单一企业的 “定制款”,而是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标准解法”,正向更多领域延伸:
•目前,系统已在制造行业完成试点并率先推广,下一步将重点覆盖化工、能源、物流等对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。在化工园区,它能监测危险区域的人员闯入;在物流仓库,可实时追踪货物堆放的安全距离。
•未来,系统还将叠加环保监测、智能消防等功能,比如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气体传感器检测空气质量,结合AI识别早期火情隐患,从单纯的 “安保系统” 进化为集安全、环保、消防于一体的 “智慧园区大脑”。
从守护单个厂区的安全,到助力平安城市的建设,科技让安全管理更智能、更高效,也更有温度。这套诞生于南京本土的智慧安防方案,就像一面无形的盾牌,默默守护着城市里每一个角落的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