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我在岗系列报道一丨第17个孤独的除夕,来了科技新伙伴
新春佳节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喜庆的红灯笼摇曳生姿,绚烂烟花于夜空竞相绽放。然而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毅然割舍下与亲人相聚的欢乐时光,默默坚守在各自岗位上,以责任为担当,用奉献诠释初心,为社会的安宁稳定保驾护航。
17年除夕值守
从门岗小伙到迎来科技新伙伴
丁义良是2007年入职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,在岗17年,度过了十七个无法与家人欢聚一堂的除夕之夜。南京卷烟厂的保安值班室茶几,就是丁师傅年夜饭的饭桌,月上中天,万家团圆,偌大的厂区万籁俱静,安全的重任都被他和伙伴们扛在肩头。
回首往昔,丁队长感慨万千:“刚入行时,认为保安只要站好岗、管好门、巡好逻就行了,然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我开始很难适应,为了尽快适应工作,我主动向老队员学习,摸索经验,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安员。”烟厂的保安队伍也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。
“在卷烟厂的17年里,我坚守一线,春节也不能和家人相聚,家人难免有些怨言,甚至想过放弃这个职业,但是每年除夕,保安公司领导都会来卷烟厂看望慰问我们,还陪我们吃团圆饭,送来温暖和祝福,公司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值守,大家都放弃了团聚,守护城市的平安,公司领导也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,坚定了我继续干下去的决心和信心。”
近些年来,南京市保在安防领域持续发力,特别是对卷烟厂这样的大型厂区的值守,创新性地引入了先进的无人机及智能机器人辅助日常巡防工作。谈及此事,丁队满是感慨:“过去巡逻全靠两条腿,厂区面积又大,一趟巡逻下来,常常累得精疲力竭。现如今有了这些高科技‘得力助手’,高空监控让那些以往难以察觉的隐蔽角落、大面积仓储区都暴露无遗;他们依照预设路线精准巡逻,还能实时进行数据传输,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即报警。有了它们的帮助,不管白天黑夜,一切安全隐患都无处藏身,咱们的安保防线固若金汤。”全年通知未关车窗的车主14次、拾金不昧5次、预警处理治安事件50余起,火警巡查800余次、常态化防控登记6031人次,车辆管理换证登记19684辆次……这些数字的背后,是他每天勤恳工作的身影。
从“跑断两条腿”的完全人防到“监控全掌握”的人技结合,再到有电动巡逻车、无人机、机器人的新时代科技巡防,人脸识别、火灾预警、非法入侵报警、车牌识别、安检扫描……老丁的工作伙伴不断升级,体现了科技安防带来的便利和精准。
除夕夜,厂区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厂区的监控室里,孤独而寂静,丁队长依旧稳稳地坐在监控室里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,这个除夕,他身边有了新伙伴——无人机和机器人“安新”,它们源源不断反馈巡逻信息,闪烁跳跃的数字仿佛春节的烟花。“我坚信平凡的事情每天坚持做好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。我守护的是大家的生计,只要大家都能安心过年,我的付出便意义非凡,一切都值得。”
寒来暑往
守护活泼校园里的寂静时刻
南京工业大学(江浦)校区里,处处都是大学生们青春洋溢的笑脸,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气息,保安员赵明却守护着这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的寂寞时刻——寒假。“我从事安保工作20多年,其实已经习惯除夕坚守在岗位,家里人也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,干一行爱一行,这是我的工作职责,能够守护大家过个幸福年我也很开心。”赵队长说道。
寒假期间,校园褪去了往日的热闹喧嚣,格外宁静清幽,学生们纷纷踏上归乡旅途,偌大的校园里,只剩赵队长和几位同事的身影穿梭于空旷的校园小径之间。校区占地面积3600亩,在学校里随便走走步数就能轻松上万,有时上课都需要乘坐校内公交,他守护的是一所能跑马拉松的大学!“以前主要依靠人防,骑电动车巡视一圈大约需要1个小时。现在随着技防、物防设施的升级,比如无人机、消防站、消防车投入使用,监控系统、门禁系统的完善,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便利、减轻了工作量,我们可以将人员重点布置到重点岗位,一旦有突发状况无人机能第一时间知晓,我们就立即抽调人员赶往现场处置,安全系数大大提升。”如今随着高科技手段的融入,赵队迎来了保障校园安全的新伙伴。
赵队长和他的同事们利用无人机视野优势,俯瞰地面全局,通过无人机的视频直播,现场画面实时回传,及时布控调整各区域人员安排。通过无人机24小时动态巡查,昼夜检测无盲区,对重点时段、人员聚集也能够通过高空喊话,及时有效提醒、疏导人群。
南京工业大学易燃易爆危化品实验室、高层楼宇较多,校内建设了一个消防站,公司配备一辆泡沫消防车联合使用,这辆消防车有两种使用方式,水罐车和泡沫车,水炮最大射程达60米,泡沫最大射程达48米,能够在火情发生的初期有效控制火情。消防安全月期间消防车作为流动宣传站,我们通过消防设备和现场师生进行互动,帮助师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,提高自救能力。
同时校园内共计安装1400多个监控探头,其中人脸探头约300个,监控探头覆盖率达80%以上,面对师生求助时,能根据现场监控加人脸探头比对,找到疑似人员,大大提升了准确率和找回的概率。
随着安防科技的不断进步,校区构建起了人防、技防、物防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安保体系,监控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眼睛,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校园的每一寸土地;门禁系统犹如忠诚的卫士,严格把控人员出入;保安员们定时定点展开巡逻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赵队长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熟稔于心,他一脸自豪地说:“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丝动静,咱都能敏锐察觉。假期里,偶尔有留校学生遭遇困难,咱们总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帮他们排忧解难,让他们即便身处异乡,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”
除夕夜,如水的月光轻柔地洒在校园的主干道上,为这片静谧的校园披上了一层银纱。赵队长打着手电筒,一步一步,细致入微地检查着教学楼、宿舍楼的门窗是否紧闭妥当。微弱的手电光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,他边走边在心底默默思量:“孩子们假期结束回来,看到校园一切安然无恙,肯定会满心欢喜。咱守的可不单单是校园,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另一个‘家’。”战严寒,斗风雪,把好门,筑安全!这份执着的坚守,恰似温暖明亮的灯火,静静照亮学子们的归程。
无论是卷烟厂还是大学校园,科技新伙伴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安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。无人机、机器人让原本单调乏味的巡逻任务变得轻松且富有成效;而人脸识别、车牌识别等技术的应用,则大大增强了人员和车辆管理的准确性。丁义良和赵明这样的坚守者们带着科技新伙伴,守护着春节假期的安全,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非凡的光芒,他们是春节里最美的 “守岁人”。